污水檢測儀器/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應避免哪些問題?
目前,很多地方都建成了“污水零直排區”試點,在實現城市污水收集、雨污分流等方面成效初顯。學界對“污水零直排”的解釋是,對生產、生活和經營活動產生的污水實行截污納管、統一收集,經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到外環境,做到“晴天不排水,雨天無污水”。在實際運用中,這一概念被延伸為從污水收集、轉運輸送到處理的全過程,不出現污水直排或溢流現象。 在實踐中,“污水零直排”依靠截污納管和污水就地處理兩種工程。截污納管是黑臭水體的治本之策,污水就地處理終目的也是控源截污。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,現在一些城市在黑臭河整治后,把原有的雨水和污水混接點全部掐斷。雨污雖然分流了,但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。特別是在居民區集中、污水產生量大、地下管網老舊破損嚴重的老城區,一旦降水量增大,排水管道來不及轉運輸送,污水來不及排走,就開始往外四處漫溢,要是再加上地勢低洼,就會被污水淹沒。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晴天所有污染源的收集和雨天溢流污染的控制是實現“污水零直排”的關鍵之舉,但工程實踐中卻存在諸多問題。例如,在截污納管中采用箱涵截污等大截排系統做法,截污效果卻越來越差;污水主管道運行水位長期處于偏高位狀態,導致管道內污水溢出漫溢河道等。這些問題從表面上看是污水收集和處理在能力上的不匹配,深層原因卻是污水處理及收集能力建設規劃缺少科學合理的設計。 目前,一些城市排水系統規劃建設時修建了雨污分流制工程設施,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考量、統籌安排、靈活把握。對條件具備的片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雨污分流改造。在難以分流的情況下要及時修建截污設施,做到“難分必截”,防止污染擴散。對一、二級管網近期難以延伸覆蓋的片區,應因地制宜建設過渡期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,做到及時收集、就地處理、排放,不能讓污水肆意漫延,等待將來管網延伸覆蓋后,再統一納入服務片區污水收集系統。 除此之外,還應對河湖沿線的排水口逐一排查,按照沿線周邊管網建設情況,嚴格對照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——排水口、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(試行)》進行分類。屬于分流制的污水直排口,應立即進行改造并接入現有市政污水管網,或進行中轉接駁截污或設置污水應急處理設施再接入新建污水管道。屬于分流制的雨水排水口,應結合初期雨水污染負荷和溢流污染情況,在管渠末端設置污水凈化設施或雨水調蓄池,待降雨結束后,再將儲存的雨污水通過管網輸送至污水廠處理。
屬于雨污混接的雨水排水口和合流制排水口,應優行點源雨污分流改造,或增設截流井進行截污。屬于河湖沿岸的居民區排水口,特別是城中村污水直排口,雨污分流改造難度大,應加快實施舊城改造,或建設過渡期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,待污水處理達標后,再排放。“污水零直排”意義重大。筆者認為,針對工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,還要進一步采取生態治理等綜合性措施,以期恢復生態自凈能力,推動水環境質量得到實質性提升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coventrychinese.com/newss-93.html
|